傳遞動力是液壓油基本的任務。 為了傳遞動力,液壓油必須流動。 液壓油的流動會引起壓力下降,稱為壓降,或壓力損失或壓差。 今天液壓油缸定制廠家就來說說影響液壓油壓力損失的三大因素。
1. 粘性
如果你從瓶子里倒植物油和蜂蜜,你會發現它比倒水慢得多。 這是因為植物油和蜂蜜比水更粘稠。
液體的粘度來自液體分子之間的吸引力。
將盤子推到液體上會感覺到一些阻力。 原因是由于粘度的原因,高層的液體會隨著上層板移動,而底層的液體由于下層板的不動而保持不動。 夾在里面的液體,勉強相互克制卻又不得不動一動。 這就是阻力的來源。 液體的粘度越高阻力越大。
運動粘度是液壓技術中常用來測量液體的粘度,單位為mm2/s厘沲。
粘度加倍意味著阻力加倍,壓力損失加倍,泄漏量減半。
水的運動粘度約為 1mm2/s。
常用液壓油在40°C時的運動粘度為32mm2/s、46mm2/s、64mm2/s。
(1) 粘溫特性
礦物油的粘度隨溫度變化:溫度越低,粘度越高。 礦物油的等級由其在 40°C 時的運動粘度決定。
不同溫度下礦物油的粘度(單位:mm2/s)
使用等效于 ISO VG32 標準的液壓油。 冬季使用32#液壓油,夏季使用46#液壓油。
粘溫特性曲線
據史料記載二戰期間,納粹德國的坦克裝備了液壓馬達,機動靈活爬山涉水,行進速度極快。 對蘇聯的進攻于 6 月 22 日開始,在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里,士兵們就來到了莫斯科之下。 不料冬天來得早,氣溫驟降液壓油的粘度急劇增加,使油箱難以移動,成為活靶子終于打敗了城市。 可見液壓油的粘溫特性也影響了歷史進程,不容小覷。
隨后的研究發現,加入少量高分子化合物可以改善礦物油的粘溫特性。
(2) 粘性壓力特性
礦物油的粘度不僅受溫度的影響,而且隨著壓力的增加而增加。
因此有必要根據液壓系統的環境溫度、實際工作溫度、壓力和速度范圍選擇合適粘度的液壓油。
2. 流動狀態
(1) 層流和湍流
如果注意從水龍頭流出的水,可以發現當流量較小時,水柱晶瑩剔透形狀相對穩定; 但是當流速增加時,水柱不再半透明,似乎有氣泡,形狀湍急。 前者稱為層后者稱為湍流。
層流之所以看起來透明而穩定,是因為液體的流速低,液體分子簇之間的吸引力大于它們的慣性力,流動沒有渦流,所以穩定有序。
當流速增加時,流速增加液體分子團簇的慣性力超過相互吸引力。 分子團各行其是,相互碰撞,沒有穩定的軌跡變成湍流。
在管道中,液體流動也分為層流a和湍流b。
在層流中壓力損失很低,大致與平均流速成正比。 在湍流中由于分子團相互碰撞劇烈,壓力損失比較大,大致與平均流速的平方成正比。
(2) 影響流型的因素
影響流型的主要因素:粘度、流量、管徑。
粘度越低,分子簇間的相互吸引力越小流速越高,慣性力越大管徑越大,液體流動時能附著的部分越少, 流動更容易變得湍流。
(3) 流體狀態的轉變
如果你慢慢打開自來水大開關,待層流變成湍流后,慢慢關掉小開關仔細觀察,你會發現湍流必須關閉到一個較小的開口,湍流才會返回 到層流。 這與日常生活的經驗是一致的:保持整潔不會變得混亂容易,從混亂中恢復整潔很難。
正是這一點給液壓技術帶來了基本的不確定性。 在層流和湍流中,壓力損失與流量之間存在基本固定的關系。 然而在層流-湍流過渡區,無法確定流型是湍流還是層流,也無法估計壓力損失。
3.液體流道
液體流道的形狀按對壓力損失的影響可分為以下兩種:
(1)對于長通道壓力會逐漸下降,而不會突然改變面積和形狀。 該術語稱為沿途損失。 在這里壓降的主要原因是液體與管壁之間的摩擦。
因為管徑越大與管壁摩擦的相對液體總量越小所以壓降越小。
(2) 流動面積或/和形狀的突然變化,如小孔、彎頭、管道分叉和接頭等。液壓油缸定制廠家強調在這些地方由于液體流動方向的變化,渦流和分子簇發生碰撞和 重新結合,引起嚴重的內摩擦,導致壓力顯著下降術語上稱為局部損失。